首页 资讯 正文

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调研 助力四川加速拥抱AI

体育正文 82 0

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调研 助力四川加速拥抱AI

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调研 助力四川加速拥抱AI

人工智能作为四川“一号(yīhào)创新工程”,近来又掀关注热潮。

6月5日,四川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事民教授,为(wèi)全省(quánshěng)3万余名领导干部(gànbù)提高应用AI人工智能能力作首场专题辅导。按照官方说法(shuōfǎ),这一系列讲座总共四场,将持续至7月下旬。

6月9日至10日,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又组织部分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走进成都、绵阳(miányáng)等地,深入多个企业、高校,围绕(wéirào)人工智能技术(jìshù)研发、产业应用及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专题调研。

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均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提到,通过一线调研,对四川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、优势以及(yǐjí)面临(miànlín)的挑战等都有了更加直观(zhíguān)清晰的认识,有助于下一步(yībù)提出更加精准、有力的建议,更好地推动地方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作为经济大省,四川正在(zhèngzài)等待属于自己的“DeepSeek时刻(shíkè)”。

产业崛起:汇聚11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(qǐyè)

“这几年,从基础(jīchǔ)层到技术(jìshù)层以及应用层,四川涌现出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。”经过两天紧锣密鼓的(de)调研,全国人大代表、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感慨道。

这些企业中,既有主动(zhǔdòng)拥抱AI的大型科技集团,比如长虹集团、九洲集团等,也有近年成长起来的新兴高科技企业,比如做AI卫星的国星宇航、研制芯片(xīnpiàn)的海光集成电路、钻研大模型的考拉悠然(yōurán)……

通过一线调研,代表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四川(sìchuān)科技企业的实力,其中不少已(yǐ)在细分赛道上跑到了全国前列。

比如,入选(rùxuǎn)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国星宇航,目前已完成(wánchéng)14次太空任务,研制并发射33颗AI卫星及载荷(zàihè)。“今年5月14日,我们的太空计算星座(xīngzuò)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标志着全球首个(shǒugè)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。”国星宇航董事长陆川说。

全国人大代表参观国星宇航卫星星座运营指挥中心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唐俊 摄

在成都海光集成电路(jíchéngdiànlù)设计有限公司展厅内,相关企业负责人透露,该芯片已实现(shíxiàn)100%自主知识产权,算力密度达每平方毫米1.2万亿次运算,可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实时推理(tuīlǐ)。

AI的(de)发展也为大型(dàxíng)企业的生产制造带来显著改变。九洲集团相关负责人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介绍,依托流程再造、数据治理和AI智能应用,公司已建成三条标杆产线,直接的效果(xiàoguǒ)是,制品周转率提升12%、单位人工营收提高15%、良品率提升至(zhì)98.8%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柳江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,给长虹带来很大机遇,也为企业研发(yánfā)、制造和管理(guǎnlǐ)运营带来全新(quánxīn)变革,带动企业提质(tízhì)增效,产品更加贴合用户需求。

据了解,截至目前,四川已汇聚11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,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(chǎnyè)营收超(chāo)1300亿元、同比(tóngbǐ)增长超25%,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。

双城带动:成都、绵阳(miányáng)“供应”多元场景

基于上述产业基础,四川(sìchuān)开始着眼更大的目标。

根据去年底印发的《四川省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四川力争到2027年,培育(péiyù)壮大100家(jiā)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领军企业(qǐyè),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,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。

同时,该方案还明确,四川发展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产业,成都和绵阳是两个(liǎnggè)主要承载地。从(cóng)调研情况看,这两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情况,几乎也代表着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度。

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,科技是其底色,机器人(jīqìrén)则是其重点培育(péiyù)的人工智能赛道。

记者在绵阳科技(kējì)城机器人创新馆看到,船舶清洗机器人、侦查巡检机器人、水面救援机器人、冰壶机器人、双臂咖啡机器人、工业灵巧手等一一排开。最近热门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(gǒu),同样展示了(le)其娴熟的运动(yùndòng)功能。

机器狗演示运动功能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唐俊 摄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绵阳正在推进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,预计今年(jīnnián)内(nèi)投用,届时将成为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(de)“训练场”。

而(ér)GDP超2万亿元的成都,对企业和创业(chuàngyè)团队拥有更强的吸引力。2024年,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,今年(jīnnián)的目标是1300亿元。

成都搭建了一系列(yīxìliè)场景,以(yǐ)满足(mǎnzú)企业进行实地测试的需求。今年3月,成都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正式开园,成为西部首个机器人主题公园,将陆续开放无人快餐厅、无人作业清扫、舞蹈机器人表演等(děng)多种应用场景。

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,地方国资的角色也尤为(yóuwèi)引人关注。

2016年,在海光信息(xìnxī)启动海光一号产品设计时,成都高投向(tóuxiàng)海光信息投资(tóuzī)4亿元成为(chéngwéi)其重要战略股东,后续又进一步增资。目前海光信息市值超3000亿元,按照股份比例计算,成都国资可获得数百亿元收益。

“成都很有眼光,但是我想(xiǎng),成都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在资本市场赚钱,更多是想把产业做起来。”海光信息(xìnxī)相关负责人说。

把脉问诊:注重海外(hǎiwài)人才、长远发展

地方(dìfāng)高校同样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。

绵阳的天链机器人由西南科技大学孵化,自由度可达到71个,已处于全球(quánqiú)领先水平。而(ér)在成都,电子科技大学则(zé)是众多企业的技术源头,考拉悠然的创始团队成员基本都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,国星(guóxīng)宇航董事长陆川也是电子科技大学毕业。

尚丽平认为,人才(réncái)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,除了依托电子科大、西科大等本地高校培养人才,更要(gèngyào)注重(zhùzhòng)从海外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,“四川这种自由和悠然的氛围,天然就很吸引人”。

柳江提到,当前长虹正(zhèng)全力推进AI+行动,但(dàn)人工智能和机器人(jīqìrén)产业发展(fāzhǎn)(fāzhǎn)是长线任务(rènwù),在关注产业成长的同时,更应该注重坚守、沿着赛道不断开拓。“对早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不要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,更重要的是关注长远发展。目前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、各项政策加速出台,更是释放出强有力的发展信号。”

此次参与调研(diàoyán)的(de)人大代表们,许多并(bìng)不是从事科技行业(hángyè),但通过调研了解到,原来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。“未来,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是几何级的。”一位人大代表如此感叹。

全国(quánguó)人大代表、四川东材科技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唐安斌看来,当前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正(zhèng)快速发展,各地都(dōu)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(zhòngdiǎn)方向,但“盲目跟风”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无序竞争,无法充分发挥各地自身的优势。

他以光伏产业举例,目前该行业正在面临盲目发展(fāzhǎn)(mángmùfāzhǎn)带来的(de)困境。因此,各个城市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之际,应该考虑差异化发展策略,避免“一窝蜂”涌入,对整个产业造成不利影响。

“最(zuì)关键的还是(háishì)要打造核心竞争力,把基础打好才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。”唐安斌说。

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调研 助力四川加速拥抱AI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