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美丽农村路|浪花里的美丽农村路,三高线串起山海经济学

体育正文 135 0

美丽农村路|浪花里的美丽农村路,三高线串起山海经济学

美丽农村路|浪花里的美丽农村路,三高线串起山海经济学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(jìzhě) 俞叶波 通讯员 任梦婕 海风裹着(zhe)咸香掠过滩涂,六月的沪港村,晾晒(liàngshài)的墨绿色海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,像给海岸(hǎiàn)线镶上了层层绿绸。沿着蜿蜒的滨海彩色路前行,清蒸黄鱼的鲜香带着游客的欢声飘向路口,把“斑斓海岸”的名号衬得愈发鲜活。 在“西沪人家”民宿的小院里,51岁的周斌权正望着来往的游客,眼中满是对(duì)家乡蜕变的骄傲与(yǔ)自豪。谁能想到,如今一房难求的热门民宿村,过去却是(quèshì)另一番模样。 2011年,初任村支书的周斌权站在暴雨(bàoyǔ)冲刷后的石子路上,泥浆(níjiāng)混着枯叶在脚下翻涌。 “空守着山海美景,路不畅怎么(zěnme)行?” 望着路面补丁摞补丁,坑洼处积满浑浊的雨水,周斌权直摇头(yáotóu)。作为村里最早探索文旅结合(jiéhé)的人,他太清楚交通对村子发展的意义。 转机(zhuǎnjī)出现在(zài)2019年。三高线的柏油路如(rú)黑色缎带(duàndài)铺展至海边,彻底(chèdǐ)撕开了闭塞(bìsè)的口子。作为“斑斓海岸”文明示范线的核心路段,它串联起黄避岙乡高泥(gāoní)、白屿等6个渔村,不仅实现“白改黑”提升通行体验,更在沿途嵌入观景台、停车场、海鲜直售点等“旅游细胞”。沪港村借着这股东风,将海边十多家农居改造成特色“西沪人家”渔家乐,公路旁建起观景长廊,停车场配备了充电桩,曾经破旧的渔村换上了崭新的衣裳。 在整个“斑斓海岸(hǎiàn)”沿线,40家民宿共同点亮了这片山海。去年,沪港村(gǎngcūn)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。随着游客纷至沓来,沪港村进一步衍生黄鱼产业,打造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。围绕(wéirào)黄鱼养殖周期推出(tuīchū)了饮食、运动、休闲、研学等方面的文旅(wénlǚ)多元化体验,渔村摇身一变成了“网红村”。 “产业的红火带动了就业,也(yě)实实在在鼓(gǔ)了村民的腰包。”周斌权说。 通城达乡、进村入户,三高线高效的农村客货邮服务体系,为农产品出山跨海找到(zhǎodào)了(le)新的出路。2023年“客货邮”融合项目的落地,更让渔村通上了“鲜度(xiāndù)高速”:清晨5点捕捞的大黄鱼,裹着北纬30°的海风坐上专线物流,36小时后就能(néng)鲜活地“游”上北京食客的餐桌,“西沪三宝”(海带(hǎidài),紫菜,苔条)的快递包裹堆成小山(xiǎoshān),500多名村民在“旅游饭碗”里盛出了多元人生,让山海(shānhǎi)间的共富故事有了最鲜活的注脚。 在三(sān)高线串联的致富路上,沪港村烟火氤氲,几公里(lǐ)外(wài)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一派繁忙。总经理徐万土指挥工人装运鱼苗,透明箱体里银鲳鱼苗随循环水流游动,这些运往福建的“海洋(hǎiyáng)希望”,承载着他三十年坚守。 “鱼苗像襁褓里的婴儿,经不起折腾。” 徐万土回忆,早年4米宽砂石路布满坑洼(kēngwā),运输需专人手扶泡沫箱,遇颠簸路段得(dé)下车护箱。 三高线贯通后,双向四车道柏油路(lù)直通厂区,曾因颠簸导致(dǎozhì)损耗“梗阻路”,如今成了“希望之路”,令他惊喜(jīngxǐ)的是,公路景观吸引着沿途游客自发来到厂区“打卡(dǎkǎ)”。徐万土心里有一个想法,下一步推出研学项目,让“一条鱼”的故事从种苗培育延伸至文旅体验。 夜幕降临,周斌权热情地穿梭在“西沪人家”招待游客,徐万土看着满载鱼苗(yúmiáo)的(de)活水车驶向远方。这条全长13.525公里的公路,把农文旅融合的链条越拉越长,早已超越交通载体(zàitǐ)的属性,像一条(yītiáo)纽带,串联起农旅(qǐnónglǚ)、养殖、加工等多元业态;也像一支画笔,在象山海岸绘就一幅“路美、业兴、民富”的共富长卷。 (图片来源:象山交通运输(jiāotōngyùnshū)局)
美丽农村路|浪花里的美丽农村路,三高线串起山海经济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